索引号: | -zcxzfbgs-00001094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3-01-05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计划规划 |
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重点,以高新区和特色商业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发展、质量提升,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辣椒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生态医药制造基地和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创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第一节 持续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坚持“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并重,做大做强超硬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
——超硬材料。按照“做强链条、做大规模、做靓品牌,以超硬产业推动柘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做大单晶、做精微粉,积极发展高端制品,壮大钻石首饰规模,进一步推动超硬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达到500亿元。
持续实施“强链、延链、补链”工程,积极向复合金刚石材料、工具材料等新材料领域拓展,重点在适用于机械加工、地质勘探、光学玻璃和电子元器件等的刀具、钻头、磨具、线锯、拉丝模等制品领域实现突破。开展“互联网+工业”试点建设,鼓励工业企业推广应用区块链技术,推动企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支持信息技术在钻石首饰等高端消费品生产销售方面的运用,促进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引导超硬材料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延长产业链条,向产品系列化和差异化方向发展。
鼓励支持力量新材料、惠丰钻石科技、厚德金刚石、万克钻石科技、鑫源钻石精密制造、宝晶新材料、晶拓钻石、铭盛钻石等骨干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强化科技研发、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进一步拉长拓宽超硬材料应用领域,向高品质商业钻石、通讯、医疗、光电材料、半导体应用等领域延伸发展,助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规模扩张、实力提升。
——生物医药。围绕打造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目标,按照“巩固原料药优势,引进成品药”的发展思路,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实现科技龙头和企业龙头共同带动医药制造产业集群式发展。力争到2025年,新建成投产医药制造项目15个,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建成全国名副其实的医药健康产业基地。
夯实现有基础,快速提升产业规模。以双鹤药业、华商药业、中盛药业、美兰生物、金华农药业等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等为依托,围绕医药产业链条,鼓励现有企业把在县外生产的成品药引入柘城县生产,做大做强医药制造产业经济。持续引导医药制造企业向高新技术方面成长,积极主动对接省、市各类医药科技专项,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自主研发能力。深化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兽药饲料监察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医药制造产业研发制造相关技术在柘城落地开花。
加大招商力度与精度,壮大医药制造产业集群。按照“做强生物医药、巩固原料药、引进成品药,发展中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思路,重点招引成品药、动物药、中药饮液、饮片、保健品、医疗设备加工、医疗器械生产等项目。完善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专题招商工作机制,持续深入对接优质资源,集中突破承接落地,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招商、驻地招商、产学研一体化招商等。
加强产业载体建设,创造良好支撑环境。全力推动医药制造产业园建设,不断完善研发平台、创新基地、科研实验室等配套设施,提升产业园区的吸引力与核心竞争力。加强园区一站式服务管理,不断优化相关职能部门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融资环境。
——优化皮革产业结构。以现有皮革加工企业为基础,依托中牛集团、浙江慕容、佛山赛可度等皮革产业龙头企业,整合提升现存皮革加工能力。逐步实现皮革集中生产、统一治污,建设“区中园”,推动制革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高。延伸皮革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皮革深加工项目,如箱包、汽车内饰皮件、皮鞋等生产项目,增加皮革附加值,优化皮革产业结构,提升壮大我县传统产业。到2025年,力争制革生产达到年加工能力135万张,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
——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全力推动辣椒小镇项目建设,形成集种植、储存、加工、研发、运输、交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标杆,带动其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向纵深发展。
大力推进辣椒产业深加工。加快建设辣椒制品产业园,全力推进柘城辣椒育种、种植、加工、流通、贸易、品牌等全产业链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发挥河南红立方集团优势,整合柘城辣椒资源,打造国内一流辣椒精深加工企业,提升品牌。到2025年,新增辣椒加工企业50家以上,实现产能50万吨以上,产值1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辣椒大市场搬迁,建成柘城国际辣椒交易中心,力争交易量突破100万吨,交易额达到500亿元。
推动粮食深加工企业快速发展。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长计划,支持其引进先进设备,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其向前端延伸带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打造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依托肉牛、蛋鸭养殖基地,加快发展肉牛、蛋鸭及鸭蛋加工产业,力争到十四五末,形成完整的养殖-屠宰-深加工-销售产业链条,全链条总销售额超过百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按照“做强线路板优势,引进上下游企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河南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总体思路,大力支持河南海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壮大,精准招商延链补链、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培育龙头塑造品牌、完善机制提升服务,力争到2025年,新引进电子信息产业企业5家,完成投资20亿元,产值突破10亿元。
第二节 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
推动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柘城县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以特色论英雄”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提质增效。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提升园区企业生产运营和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着力建设“园中园”,创新园区管理体制,以去行政化为方向,积极稳妥推进集聚区体制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区内现有村庄拆迁,持续提升园区路网、通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配套能力,通过高标准绿化,提升商务和生活服务功能,提高集聚区承载能力,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加快推进制造业“三大改造”。坚持人工智能、数字赋能、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加快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推动低成本、模块数字化设备和系统的部署应用。实施以机器人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化改造,实现全过程的数字化管控,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实施工业企业“上云全覆盖”活动,开展基于5G、工业云服务和大数据应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施绿色改造工程,推进能源结构替代,引导开展绿色企业(工厂)创建活动,打造绿色制造体系。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争创省级和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依托柘城超硬材料及制品、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基础,建设以制造业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化协同服务体系。鼓励制造业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企业与软件信息企业、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围绕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发展共享生产平台,提升总集成总承包水平。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拓展服务衍生制造,支持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依托技术和专业化优势,衍生制造业。
实施企业培育和质量提升行动。围绕龙头带动,强化企业梯队培育,开展培优扶强及制造业高成长标杆企业评比表彰活动,鼓励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完善重点培育企业清单,加大精准服务力度,建立“隐形冠军”、“小升规”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支持行业优势企业倍增发展,打造行业“小巨人”、“头部企业”和“瞪羚企业”。强化品牌培育,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河南省著名商标,支持企业争创全国质量奖、省长市长质量奖和质量标杆。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扩量和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并重,通过结构优化和载体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着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研发设计等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对接郑州、商丘等枢纽城市及其物流园载体,合理规划物流园区,构建“一核八园多节点”的发展格局,加快物流产业体系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功能整合和业务创新,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物流组织模式,积极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聚集区物流配送中心、新农物流园等已规划批准的物流项目建设,力争形成全市重要的物流基地和区域性陆路物流枢纽。重点推动万邦(柘城)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建设,打造豫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农产品供应冷链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引进在国内外著名快递物流企业到我县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整合现有物流信息资源,提升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载体,建立统一标准化的数据系统,促进电子商务、社会化配送和第三方物流整合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新增省级重点物流企业3家,市级重点物流企业10家,培育A级以上物流企业3家。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壮大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持续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加大对电子商务产业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传统商贸企业网上开店,实现“店商”与“网商”有机融合。加大电商项目引进力度,扩大全县电商企业数量,形成电商产业集群,适时筹建集跨境电商、直播带货、中小企业孵化、互联网产业、冷链仓储、跨境物流等为一体的新型电商产业园。充分运用在国内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品和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中小网商和家政、旅游、订餐、旧货交易等便民服务细分电子商务业务。
——提升金融业服务能力。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柘城扩展业务,完善提升金融体系。大力发展保险、金融租赁、融资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拓展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通过举办政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更多的投资主体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推进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等成长型、成熟型、创新型企业在主板、科创板、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等交易市场挂牌,打造上市公司群体。加快推动柘城辣椒期货上市,打造全国辣椒期货交割基地。创新社会化融资机制和服务模式、服务产品,加快打造银企信息共享及融资服务平台,依法发起设立各类建设基金和产业基金,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提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调整优化服务业载体,加快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优先发展现代旅游业。按照以自然生态为主体,以文化为灵魂,以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产品为支撑,塑造“秀水宝地、朱氏源乡、生态柘城”的主题思路,坚持旅游发展的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并举,通过资源整合,产品和体制创新,逐步将柘城打造成苏鲁豫皖交界地区风光秀丽,文化独特的重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突出生态休闲游。以容湖为核心,发展生态观光与休闲度假融合发展的旅游产品体系,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服务品质,带动柘城旅游产业向中高端发展。依托乡村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辐射带动生态游、采摘游、民俗文化游、农事体验游等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做大文化体验游。推动炎帝朱襄氏故里、春秋时期宋楚泓水之战及新石器晚期孟庄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的深度挖掘整理,保护传承特色坠琴戏、大仵民舞、洪恩马庄唢呐、路庄民舞等民俗文化,进一步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做强特色乡村游。依托“辣椒之都”的品牌,充分发挥全国辣椒产业大会与国际辣椒小镇的影响力,把乡村旅游作为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大对现有乡村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与配套设施建设,丰富柘城县旅游多样性。科学规划,完善公交、酒店等配套设施,强化对乡村旅游的宣传与引导工作。
——全面提升商贸服务业。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大型超市、集贸市场、综合市场、社区商店等业态合理布局,不断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城区新兴商圈,启动智慧商圈建设,提档升级老城核心商圈,加快培育便民商圈,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积极发展无人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贸服务业态。以华景美食城项目、万洋商贸城等为重点,发展楼宇经济,建设现代专业市场,完善停车场、餐饮、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培育城区经济发展新的商业增长点。
——丰富提升基础性服务业。发展育幼、家政等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居民互助服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向社区覆盖,满足人民群众品质生活需要。支持一批家政龙头企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快建设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及大型停车场,配套旅游业发展。
第四节 建设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深化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制定《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持续深化信息产业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企业“上云”,实施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积极推动“5G+智能制造、5G+智慧城市、5G+医疗健康、5G+智能教育、5G+现代农业、5G+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场景应用。到2022年建设基站959个,实现县域5G网络全覆盖。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围绕5G信息安全,深化与信息技术领军企业合作,在重点领域引进一批企业,落地一批前沿技术项目。
审核人:李凤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