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繁體版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智能问答
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政府网 商丘市政府网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zcxzfbgs-00001092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3-01-05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计划规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柘城新征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来源:县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3-01-05 浏览次数: 【字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柘城新征程

第一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创新驱动、务实发展”工作总基调,全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实现了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现新态势。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81.8亿元,年均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亿元,五年累计完成671.0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1.9亿元,年均增长1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1亿元,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67元,年均增长7.6%;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03元,年均增长9.3%。较好的完成了“十三五”发展目标,获得2019年度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先进县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23.6:35.1:41.3调整为2020年的21.7:38.3:40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超硬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县高新区晋升二星级,建成区面积达16.8平方公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入驻81家。施诺德钻石、锦源制造新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县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3家,居全市县域第1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72.9%。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华晶钻石、迪诺环保获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达到15家,居全市县域第1位,成为全国金刚石微粉标准制定的参与者。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20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2.7亿元,位居全市前三。建成2.5平方公里的“夜色经济”试验区,成功举办柘城县首届美食文化周。金融信贷稳健运行,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8.7亿元。特色商业区晋升全省三星级。

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粮食总产稳定在16亿斤以上,高标准良田累计建成80.7万亩,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县。特色种植蓬勃发展,辣椒种植稳定在40万亩以上,辣椒交易引领全

柘城县“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docx
a3f38df655ae9f973913aec8148589ec.docx (159.00 KB)
表2:“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docx
f4d3f77d2136a1844ae143b017f74c80.docx (15.00 KB)

国,辐射全球,辣椒期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建成河南省辣椒新品种院士工作站,研发能力持续增强。“柘城辣椒”获评“全国十大名椒”,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名单,全国“辣椒之都”地位更加稳固。特色养殖快速扩张,全县生猪存栏35.1万头,肉牛存栏8.5万头,蛋鸭存栏350万只,柘城鸭蛋在全省首个通过国家“富硒鸭蛋”认证,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及两岸三地最受欢迎品牌。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脱贫攻坚方面,以辣椒、肉牛、蛋鸭、胡芹、韭菜等特色产品为重点,建成一批产业扶贫基地,贫困户收入大幅增加,14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均在10万元以上,全县累计脱贫35773105369人,2019年提前退出贫困县序列,获得河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称号,是河南省三个“扶贫交流基地”之一。污染治理方面,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各项环境指标每年完成市定目标任务,被评为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先进集体。风险防范化解方面,突出抓好金融风险防控,把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作为重中之重,妥善处理金融机构风险和企业信用风险。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多策并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有效缓解。全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非法集资案件实现“零增长”,地方债务总体可控。

——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坚持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融合推进百城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累计实施百城提质项目256个,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功能不断完善,品位不断提升。县城建成区增加到26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26万,城镇化率提高到42.5%。推进城市“双修”,实施了总长32公里的城区道路通达工程,城市道路路面完好率95%以上;加快实施“四水同治”,推进容湖升级改造和古黄河、余河坡综合治理“一湖两河”城市修复工程,精细化改造背街小巷800余条。容湖生态公园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柘城段开工建设,主体工程进展顺利,三洋铁路、阳新高速柘城段建设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持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累计投资8.58亿元,建设农村公路6461293.6公里,路网密度提高到299.7公里/百平方公里,22个乡镇均通二级公路,49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通硬化路,荣获河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电网项目建设投资8.1亿余元,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8座、35千伏变电站16座,电网供电能力显著提升。建成5G基站238个,实现城区全覆盖。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累计新增植树造林4.63万亩,抚育森林6.3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4%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3350”改革,1799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集中受理办理,县行政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机制改革经验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地方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县城乡行政综合执法局被评为河南省第二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着力抓好项目引进和建设,累计落地119个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25亿元,每年利用境外资金稳定在3000万美元以上,2020年达到3900万美元,累计实施重点项目559个,完成投资1265亿元。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坚持财政支出向改善民生倾斜,五年来全县财政用于民生改善方面的支出达16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抓牢稳就业工作,2019全省“春风行动”启动仪式、全省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现场会在柘城召开,被评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抓牢民生保障,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抓牢社会稳定工作,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信访稳定荣获全省八连冠,被评为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2019年公众安全感指数全省18位,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全省第55位,获评2019年度全市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县。

——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办“支部书记论坛”,探索推行党员中心户。依托1027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考核成绩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也会更多,但仍处于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全国来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从全省来看,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综合枢纽、要素支撑、产业基础、市场规模等优势进一步显现,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的地位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政策相继落地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加速形成,战略叠加效应、政策集成效应、发展协同效应将持续释放,全省发展的战略机会窗口将全面开启。

从全市来看,随着商合杭高铁开通和商雄高铁、三洋铁路、阳新高速等国家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商丘的枢纽优势进一步凸显。高标准建设的多条放射状快速路将进一步提升商丘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域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毗邻长三角的地缘优势也会进一步激发商丘发展的活力。

基于上述判断,“十四五”我县发展将迎来一系列重大机遇。一是我省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市场优势将在新阶段、新格局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柘城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与支撑;二是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与“三区一群”、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设等省域重点战略叠加,为柘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政策红利;三是国内产业转移逐步由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演进,为柘城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转型升级带来新的突破口;四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为柘城带来跨越式发展新机遇;五是商丘外溢功能逐渐凸显,对柘城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县发展水平与全国、全省、全市还存在差距。一是工业化城镇化仍处在初级阶段,产业基础薄弱,中心城市支撑能力有限,现代化发展任务艰巨;二是营商环境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企业家队伍尚未形成规模,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激发;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压力日趋增大;四是区域间竞争愈发激烈,高质量发展面临更大压力;五是高层次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更加有效破解发展难题,描绘新时代柘城人民美好生活壮丽画卷。

第三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二〇三五年,我县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力争总量突破千亿大关,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省市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创新型县域。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柘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建成文化强县、教育强县、人才强县、体育强县、健康柘城,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四节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创新驱动、务实发展”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紧紧围绕省委“四强省、一高地、一家园”和市委“六区一中心”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进“一城六区四基地”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柘城绚丽篇章。

基本思路: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抓住“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三区一群”、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设等省域重点战略,以及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和商丘枢纽地位提升带来的重要机遇。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超硬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进入价值链、供应链高端,持续推动升级改造,培育龙头上市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以辣椒期货市场培育和万邦物流园区建设为抓手,以金融、商贸、文化生态旅游等为支撑,做大现代服务业。以辣椒、蔬菜等特色种植和肉牛、蛋鸭等特色养殖为重点,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为指向,深化户籍、土地、社保等一系列制度改革,拆除城乡和区域壁垒,推动农民进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做大中心城区规模,做优重点镇,大幅度提升城市化水平。以商柘快速路、引江济淮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快融入商丘中心城区发展步伐,承接功能外溢,将柘城建成商丘都市圈的重要卫星城。

发展定位:以建设商丘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重要支点为目标,擦亮“中国钻石之都”“中国辣椒之都”“炎帝朱襄氏故里”三大品牌,统筹推进“一城六区四基地”建设高标准打造“四个柘城”。“一城”,即建设富有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的生态魅力城市;“六区”,即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枢纽经济服务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四基地”,即做大做强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辣椒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生态医药制造基地和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四个柘城”,即打造富强柘城、美丽柘城、文明柘城、平安柘城。

基本原则: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同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拼在一起,维护人民利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转变发展方式,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进中蓄势,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各种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县一盘棋,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更好发挥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五节 “十四五”发展目标

按照我县发展定位,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宏观发展趋势和现实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围绕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柘城绚丽篇章。“十四五”时期,我县要突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攀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民生福祉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坚持新发展理念,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财政收入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镇化率、研发投入等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更加强劲,创新主体活力更加彰显,创新链产业链高度融合的机制全面建立,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型行业领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等主要创新指标明显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度显著上升,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

——城乡融合开创新局面。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就业社保、社会管理等城乡一体化体系日益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全面优化,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农村生产生活明显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就业质量更高、更充分,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到202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00元。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突出环境问题基本解决,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成效显著,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走在全市前列。

——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显著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创新发展,“炎帝文化”“柘树文化”和“根亲文化”、“好人文化”等进一步弘扬。

——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全面依法治县深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基层治理走在全市前列,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法治柘城建设开创新局面。

第六节 战略重点

十四五发展目标为指向,围绕发展定位,突出以下战略重点,实现晋位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着力建设创新驱动引领区。

——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高新区和特色商业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发展、质量提升,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辣椒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生态医药制造基地和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创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着力打造富有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的生态魅力城市。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全面提升发展能级,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富有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的生态魅力城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竞争新优势。加快融入商丘枢纽经济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智能绿色、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增强综合竞争新优势,高水平建设枢纽经济服务区。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实行更高水平开放,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全方位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机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升级长效机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着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与创新相融合,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打造美丽柘城。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切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全面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水平




 

审核人:李凤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