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文件 > 柘政办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柘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柘城县流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制度和柘城县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奖惩制度(试行)的通知

来源: 政府办秘书科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2-27 17:47:51 浏览次数: 【字体:

柘政办〔20172

 

柘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柘城县流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制度和

柘城县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奖惩制度(试行)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柘城县流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制度》、《柘城县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奖惩制度(试行)》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215

 

 

柘城县流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关于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的要求,承接周边地区水污染联动协作机制,推进《柘城县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碧水工程》)实施,确保我县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防范水污染事故发生。按照县政府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我县流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坚持“统一指挥、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分工合作、权责明晰的工作原则。

第三条  流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以流域水污染防治协调联动为主线统一监测体系、统一水量调配、统一信息共享为基础,以统一规范治理和统一环境监管为重点统一应急预警和统一联动执法为手段加强督导、定期会商、完善督查评估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公众监督为保障,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在做好各自行政区域内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七统一”的工作制度,打破行政区界限,形成治水合力,预防和解决流域突出水环境问题。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我县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二章  重点任务

第五条  严格执行河南省监测管理体系。积极推进跨界断面联合监测机制的实施。按照省环保厅会同水利厅负责共同制定的流域统一监测方法,实现环保水利的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统筹衔接。

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县环保局会同水利局负责按照国家、省、市、县地表水监测断面考核相关要求,统筹水质监测点位的位置设置,优化我主要跨县以及跨市界断面监测点位位置,完善自动监测网络,实现水质的同步监测,严密监控河流跨界断面的水质和水量,分清上下游左右岸的治污责任。

加强常规性和应急性监测。严格执行环保厅常规性和应急性水质监测制度;各乡(镇)、办事处负责加快实施流域内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和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建设。

第六条  努力改善环境流量。水利局负责,各乡(镇)、办事处配合,加大流域内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着力改善涡河、惠济河、小沙河、古黄河、余河坡等主要河流的环境流量。

统筹水量调度。水利局负责研究制定主要河流闸坝联合调度相关办法,加强调度管理,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间。

第七条  构建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县环保局和水利局会同各乡(镇)、办事处建立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柘城县水环境管理信息共享平台。环境监测部门与流域上下游环境监测部门之间要定期互通跨界河流水质情况、污染源监管信息、水文水资源信息、水污染事故信息、水污染治理技术信息、相关政策信息等,实现水环境信息的跨界多部门互送共享,商讨跨界水污染防治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与下游县的沟通协调,共同做好流域水污染联防工作,防止出现跨界污染事件。

第八条  统筹区域污染治理。环保局负责,发改委、工信局、市容局、市政局、综合执法局配合制定区域食品、造纸、化工、医药、皮革等重污染行业水污染治理方案乡(镇)、办事处以《柘城县碧水工程行动计划》为统领,逐步制定城市建成区内造纸、皮革等重污染企业改造退出方案。发改委负责,县工信局、环保局配合,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结合水质改善要求及产业发展情况,组织制定我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并负责督促实施,确保从源头上控制流域水环境污染风险。

狠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县农业畜牧局负责指导各乡(镇)、办事处科学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各乡(镇)、办事处负责合理调整优化辖区内畜禽养殖结构、布局和规模。

深化跨界重点河流污染整治。环保局会同水利局、市政、市容局、综合执法局加强协调,各乡(镇)、办事处负责,贯彻落实“上下游联动治污”原则,加强对涡河、惠济河、小沙河、古黄河、余河坡等跨界河流的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对主要污染河段实施控源减污、节水及再生水利用、生态净化与修复、增加环境流量等措施,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第九条  加强污染源排放监管。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河南省流域水污染排放标准和环境准入门槛,加大对公共污水处理系统、工业企业以及畜禽养殖等污染源的污染排放监管力度,确保污染源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加快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

组织建设项目环评会商。环保局组织建立环评会商制度,对可能造成流域跨界河流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用水、排水等规划项目实施环评会商,加强跨界河流相邻地区之间的规划项目环评审批、实施等方面的信息通报,限批或禁批食品、造纸、化工、医药、皮革等严重影响流域水环境质量或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拟建项目。

加强水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保局、水利局、财政局负责统筹指导各乡(镇)、办事处实施跨界河流上下游的水生态补偿制度,加强对水生态补偿资金的多部门协同管理,加大水生态补偿的奖惩力度。

第十条  加强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环保局负责组织各乡(镇)、办事处制定水污染应急预案,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明确预警预报程序,完善应急处置和保障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学习交流,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控应急演练,提高跨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与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加强预警体系构建。环保局负责组织,各乡(镇)、办事处配合建立健全流域水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我综合应急指挥体系,实行常态化管理,并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确保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时能在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

完善流域跨界水污染事件处理程序。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负责,各乡(镇)、办事处配合建立流域跨界水污染事件联合检查、联合处理、联合督察督办机制。上游乡(镇)、办事处要及时向下游乡(镇)、办事处通报水污染应急事件,并告知下游乡(镇)、办事处做好预防。跨界水污染纠纷发生后,依法由相关乡(镇)、办事处共同协调处理。经协商确实无法达成共识的,由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进行协调。

第十一条  推进联合执法。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联合执法,相关乡(镇)、办事处及部门全力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突出水污染问题解决。

加强联合督查。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开展流域水环境现场监督检查工作,查处重点污染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和环境违法案件,综合发挥监督、预警、警告、查处等作用;根据突发水污染事件情况,共同组成现场检查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督查任务。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  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协调解决流域内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传达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议定工作计划、任务。各成员单位每季度向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本季度工作进展情况,每年向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书面报告年度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和下年度工作计划。

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流域内水环境治理情况,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的重大决策如遇流域重大或突发水污染事件以及需要协商的重大事项,随时召开会议。

第十三条  乡(镇)、办事处是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职责,落实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统筹指挥辖区内各部门协同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并与其他乡(镇)、办事处调开展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对联防联控各项工作的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定期对各乡(镇)、办事处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  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全力支持各乡(镇)、办事处及相关部门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研究制定有利于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产业调整、基础建设、水污染防治等规划和政策措施;研究解决流域内突出的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问题。财政局加大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第十五条  乡(镇)、办事处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树立“节水洁水、人人有责”的行为准则,动员和邀请公众参与重要的环保执法行动和重大跨界水污染事件调查。定期公布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一经查实,可给予举报人奖励。同时通过公开听证、网络征集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对水污染联防联控方面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意见。

 

 

 

柘城县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奖惩制度(试行)

 

第一条  为严格落实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相关部门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改善我县水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号)、《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商丘市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商政〔201611号)和县政府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对各乡(镇)、办事处及承担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的县直相关部门实施《柘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情况的考核、评价和奖惩。

第三条  各乡(镇)、办事处考核指标包括水环境质量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两个方面。

水环境质量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目标和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和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达标情况。

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包括: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治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治理、环境执法监管、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水污染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各方责任及公众参与的落实等12项指标

县直相关部门考核指标包括组织领导、工作部署、完善机制、制定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监督管理、督导检查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内容。

第四条  考核采用评分法和罚款相结合的办法,各乡(镇)、办事处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满分均为100分。考核总分值为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值的60%与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分值的40%之和。考核总分值在90分以上(90)为优秀,8090(80)为良好,6080(60)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县城建成区内发现一个入河排污口、溢流口,财政扣款所在乡(镇)、办事处10万元。

县直相关部门年度考核实行百分制,组织领导、工作部署、完善机制、制定方案情况为30分,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监督管理、督导检查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为70分。考核结果按评分值排名,前3位的县直相关部门为先进单位,其他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为合格单位,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为不合格单位。

遇重大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地震等)或重大工程建设、调度等,对上下游、左右岸水环境质量指标产生重大影响以及其他重大特殊情形的,可结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评估结果综合考虑后最终确定年度考核结果。

第五条  各乡(镇)、办事处是《意见》实施的责任主体,要依据我县确定的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及企业,并确定年度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合理安排重点任务和治理项目实施进度,明确资金来源、配套政策、责任部门和保障措施等。实施方案是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要向社会公开,并报送县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六条  县直相关部门要将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范围,确定年度重点任务或治理项目,制定并落实本部门、本系统实施方案,建立年度控制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乡(镇)、办事处,明确主体责任。

第七条  各乡(镇)、办事处及县直相关部门要按照考核要求,建立工作台账,对《意见》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并于每年71日和1220日前将半年、年度自查报告报送县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查报告应包括水环境质量改善、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治理项目进展及资金投入等情况。

第八条  考核工作在县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有关成员单位具体组织实施,考核结果于次年110日前报县政府。

第九条  考核结果经县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开,并交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被考核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条  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情况实行一季度一总结,一年度一考核。县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年度内目标任务没有完成的乡(镇)、办事处及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乡(镇)、办事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规定,追究当地党委和政府主要责任人及其他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乡(镇)、办事处,由县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组织、监察等部门约谈相关乡(镇)、办事处及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并据实进行追责问责,同时暂停该地新增排放重点水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民生项目与节能减排项目除外)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县直相关部门,由县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组织、监察等部门约谈其主要负责人,并据实进行追责问责。

第十一条  县政府将对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和奖励。

第十二条  在考核中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其考核结果直接确定为不合格,并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  乡(镇)、办事处可根据本制度,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对本地《意见》实施情况开展考核。

第十四条  本制度由县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1.乡(镇)、办事处考核指标

2.县直相关部门考核指标

 

 

附件1

乡(镇)、办事处考核指标

水环境质量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值

分值

序号

单项指标名称

单项指标分值

100

1

地表水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60

2

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目标完成情况

20

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情况

10

4

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达标情况

10

 

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分值及罚款

分值

序号

单项指标名称

单项指标分值

子指标名称

子指标分值及罚款

100

1

工业污染防治

13

取缔“八小”企业

7

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

6

2

城镇污水治理

18

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

8

污泥处理处置

5

城市节水

5

3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10

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5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5

4

水资源节约  保护

10

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封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5

主要河流生态用水改善情况

5

5

水生态环境 保护

9

研究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

5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落实情况

4

6

饮用水水源 保护

10

规范化建设

5

保护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5

7

地下水污染 防治

5

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改造

5

8

重点流域治理

5

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

5

县城区内发现一个入河排污口、溢流口

财政扣款所在乡(镇)、办事处10万元

乡(镇)、办事处发现一个入河排污口、溢流口

财政扣款乡(镇)、办事处10万元

9

环境执法监管

5

环境执法监管(如发现企业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每一件扣一分,此项扣完为止)

5

10

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

5

地方各级财政水污染防治投入情况

5

11

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

5

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

5

12

责任及公众参与

5

环境信息公开

2

地方管理机制落实

3

突发水污染事件(扣分项)

 

 

附件2

县直相关部门考核指标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分值

工作部署及责任制落实情况

加强组织领导,将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方案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范围。(10分)

30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确定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方案重点任务或治理项目,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10分)

制定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工作方案或计划。(10分)

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方案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组织协调推动本部门本系统落实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实施方案,建立年度控制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至乡(镇)、办事处,明确主体责任。(20分)

70

协调、督促和指导本部门本系统落实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法规、按照职能对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定期开展督导检查。(20分)

完成本部门本系统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分)

组织本系统本行业落实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和专项整治行动。(5分)

加强与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沟通联络,及时报送工作信息、工作报告和年度总结等。(5分)

 

 

责任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