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通知
柘城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通知
各乡(镇、办事处)中心学校、县直各学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中发[2004]8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社会环境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学生伤害事故和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随着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一些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常常对学生造成困扰;在学校教育中,仍有一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力度不够,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重视不足。受这些不利方面影响,部分中小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上容易产生偏差,不能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缺乏直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些甚至走上危害自身、危害社会的极端。在此情况下,大力加强生命教育,使中小学生能够远离伤害,掌握应对困难和危险的方法,懂得生命的可贵,明了生命的价值和内涵,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二、开展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开展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科学有序地组织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与健康观念,提高维护健康、防范侵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开展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促进学生认知、体验、实践相结合,在实施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对生命的尊重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学校必须将学生的生命与健康放在首位,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努力创造一个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温馨和谐、充满活力的学生成长环境,按照学生的生命成长、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需求实施教育。
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联系学生可能遭遇的不良诱惑、潜在危险、非法侵害,教给学生应对方法,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防范可能发生的危害,努力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必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按照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里特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合理确定各项内容,有效开展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活动。
(一)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和自我,掌握在各种灾害条件下的自我防护与技能,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1.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热爱自然,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了解自己的身体,具有性别意识,并能够根据性别进行角色定位。
3.初步了解友谊的真谛,学会在交往中扮演不同角色,具有同情心,乐于帮助他人。
4.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火、防溺水、防电、防煤气中毒、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初步的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并进行预防。
5.积极锻炼身体,远离烟酒、毒品和营业性网吧,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6.理解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和疫情防控的基本要领,具备自我防护意识、防护技能,养成科学就医用药等健康行为和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做好自我防护。
(二)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1.了解人体的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
2.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控制住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
4.懂得克服不良嗜好,学会拒绝烟酒和毒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能够正确应对敲诈、恐吓等事件。
5.正确认识成长、学习、发展中的困惑和问题,增强抵御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自我认同观、自我评价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6.学会感恩、理解与尊重父母、师长;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交往,培养协作精神。
7.了解环境、爱护环境,维护社会公德,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识。
8.正确对待网络,具有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能正确选择和运用网络文化知识。
9.掌握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和疫情防控的基本要领,具备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护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做好自我防护。
(三)高中阶段着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两性观念、家庭观念和社会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规划人生、设计人生的能力。
1.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学会妥善处理两性交往中产生的问题,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学会正确应对性侵犯。
2.理解友谊的真谛,正确认识与评价社会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
3.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并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充实自己,学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
5.对生态危机有清醒的认识,理解生态伦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
6.掌握防灾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在灾害发生时既能保护好自己,又能尽可能去帮助别人。
7.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强化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上网的法制观念,具有较高的信息基本素养。
8.全面掌握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和疫情防控的基本要领,具备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做好自我防护。
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与人的作用。
1.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要将中小学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作为学校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与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的思想品德、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有机融合。小学的自然、体育与健康,初中的生物、社会、体育与健康、历史、地理等学科,高中的生物、体育与健康、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都要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
2.开设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课程。
3.利用班会和日常班级工作进行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
4.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主题教育活动。
5.充分调动家长资源进行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
6.对校园危机事件给予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7.创设符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8.在教育方法与教学策略上渗透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内容。
9.利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后延时服务等多种载体,开展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活动。
10.在实践体验中开展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基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要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自护自救能力;要重视磨练教育与挫折的重要作用,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学会正确应对困境的方法,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心理素质。
11.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学校要全面摸排并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子女、随迁子女、学习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多倾听、多理解,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化辅导和关爱帮扶工作。要关注毕业年级学生,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规划和职业规划,提供考前和就业情绪指导,引导学生调节身心状态,树立信心,积极备考和求职。要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大及较易出现情绪波动的学生,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学业和生活支持,帮助其顺利度过心理不稳定期,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对存在严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精神疾患的师生,要做好隐私保护,设立标准化处置流程,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并协助其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联合家庭、社区及医疗机构将各项流程措施落实到位。
五、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各中小学校要把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管理责任,建立生命与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要与文化、工商、公安、新闻出版等部门密切配合,集中治理好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要与共青团、妇联和各新闻媒体一道,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要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生命教育实施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和发展功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生命教育顺利实施。
(二)加强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搞好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关键。要把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列入教师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依托教师培训基地,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基本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基础培训,引导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出发,将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全体教职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严禁教师体罚、虐待学生,或采用辱骂、讽刺、挖苦等形式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三)加强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中小学要积极协调文化、卫生、医疗等部门,利用青少年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少年宫等生命教育基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要加强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软件建设,积极开发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丰富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四)加强对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研究。教研部门和广大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课题研究,中小学校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重点,难点,形成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各校应发动师生和家长积极参与讨论,为实施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探索有效的实践途径,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审核人:孙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