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繁體版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智能问答
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县(市、区)政府

商丘互联网举报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政府网 商丘市政府网

企事业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071-zcxzfzcxtsjyxx-00000021 发布机构:
文 号: 所属主题: 应急预案

柘城县特殊教育学校应急预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14 浏览次数: 【字体:

柘城县特殊教育学校应急预案汇总


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学校的安全综治工作,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妥善处置学校重大突发性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安全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实施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学校突发性重大事件(事故)。

本预案所称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及生活秩序的重大群体性伤亡事件和重大灾害性事件。

二、实施原则

1、“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启动应急预案,由校长室统一指挥,快速妥善处置,并在第一时间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努力做到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确保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置,将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2、“系统联动,群防群控”原则。学校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后,学校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及相关负责同志要立即深入现场开展工作。年级、班级等负责同志要按照学校应急预案的要求深入一线,积极做好事件、事故的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对各种影响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安全隐患,要立足防范,抓小、抓早、以快制快。一旦发生重大事件,要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应对,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校、园内。

4、“教育疏导,化解矛盾”的原则。学校若发生突发群体性事件,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分不可结”的工作方法,加强正面宣传,积极教育引导,稳定师生情绪,及时化解矛盾,有效防止事态扩大。

5、“措施得力,救人第一”的原则。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应采取一切得力措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发生突发性暴力侵害事件,学校安全保卫人员应迅即利用安保器械投入安全防卫工作,以保护师生生命安全为第一原则,同时立即报警求援;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在迅速报告火警的同时,应紧急组织师生安全有序疏散,救护受伤学生;发生重大车祸,迅速拨打交通事故、紧急救护电话,开展自护自救;发生食物中毒、卫生防疫等重大事故,在迅速报告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同时,应紧急将中毒、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抢救;发生校舍安全事故,应积极组织抢险,救护受伤师生。学校发生安全事故,要坚持“救人为本、救人第一”的原则,在组织抢险救灾时,严禁学生参加。

三、实施步骤

(一)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若发现学校有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学校应立即向教育局等汇报。要加强对事件的严密监控,做好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情况通报工作,确保在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做到快速反应,妥善处理。在此期间,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和相关同志处于戒备状态,保证联络畅通。加强校园网络管理,防止有害信息传播,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未经上级批准,不得离校出差。若校内出现群体性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时,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及负责人要及时深入事发现场,现场指挥,化解矛盾,采取措施,有效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同时,领导小组及时向教育局、当地政府等报告信息,并按要求统一宣传口径,防止不实有害信息传播,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对在群体性事件中别有用心、蓄意破坏、危及公共安全的极个别人,要及时报请公安部门严格控制和监视。应启动本校应急预案,严格门卫管理,防止学生串联,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学校;校党政领导、班主任等要深入学生班级,面对面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疏导工作。学校要进一步动员和发挥党政工团组织以及学生干部队伍,维护学校稳定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校不漏班、班不漏人。同时做到教师不停课、学生不停学、师生不离校。加强校园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出入。

(二)突发性安全事故:突发性安全事故主要指突发性校舍安全事故、火灾事故、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各种校园内外群体性伤亡事故。发生突发性安全事故应按以下步骤处置:

1、事故报警:及时报警并传递事故信息,通报事故状态,为果断处置事故赢得最佳时机,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学校应教育每个师生在发现事故的第一时间及时、正确地报告,该报警的报警。在学校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在积极做好师生自身保护和救助工作的同时,向学校领导及上级部门报告,该报警的要立即报警。报警内容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危险程度、师生伤亡情况、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2、紧急疏散和现场急救事故发生后,学校及有关负责人应立即根据现场事故发生情况,设立事故现场警戒区,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将学生撤离到安全区域,控制事态发展,抢救受伤师生;现场救助人员在施救前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措施,施救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措施进行,实施救死扶伤,坚持“先救人后救物,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  

3、事故处理事故发生后,学校紧急启动处置突发事件预案、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必须即刻赶赴事故第一现场,指挥或指导、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事故处理。学校做好人力和车辆、财物保障,以及信息报送工作。各处置工作小组应结合本小组业务特点,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科学、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及财产安全。

四、实施要求

1、要以创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维护稳定,确保安全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始终把维护稳定、确保安全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2、要不断完善维护学校稳定,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健全制度,落实措施,认真落实并做好学校应急突发事件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协调处置。要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确保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要按照突发性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反应工作流程。


学校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提高我校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和校舍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校园受灾师生学习、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本预案适用于强降温天气、洪灾、旱灾、地震、冰雹及暴雨(雪)等因素而造成学校路面结冰、校舍倒塌、校园淹没、道路阻塞等情况的应急救助反应。

二、灾害救助应急机构成立校园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校救灾工作。

三、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师生安全和财产损失。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知识,提高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学校成立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故,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五、组织管理学校要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自然灾害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预防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本校的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事故预防责任制。汇总和收集学校自然灾害事故的信息情况,及时上报。

3)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广泛深入开展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知识宣传和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防护能力和意识。

4)检查、督促学校各处、室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落实情况。

5)经常性地开展消防器材、校舍、操场、围墙、下水道、电线等建筑物的安全检查,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发生。

6)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的预警,切实做好师生员工的安全和疏散工作。

7)在上级教育局的领导指挥下,迅速做好因自然灾害事故而发生的处置工作。

六、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领导和管理。将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2)经常性地对校舍、场地、围墙、水沟、电线等建筑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学校应在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前进行师生员工疏散演练。

4)增加学校投入,切实加固好自然灾害事故易发生的基础设施。

5)不乱拉乱接临时线路,不违章使用电器,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6)开展火灾自救、恶劣天气自救逃生知识演习活动。

7)按规定使用和管理好消防器材,落实学校消防责任制度。

8)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严格按规定停止教学活动,请家长配合接送学生放学。

七、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

1)市区和学校在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期间,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并设立和开通值班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故做到按程序逐级报告,并以最快的通信方式报告有关部门,确保信息畅通。

3)不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4)建立自然灾害事故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责任和权利向学校举报自然灾害事故的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上级政府部门举报有关学校不履行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的情况。

八、自然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的发生情况,启动响应的自然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和处置。保证组织落实,人力落实,财力落实,以最快、最高效的办法处置事件,确保师生的安全。

1)学校发紧急撤离、集中信号。

2)学校立即停止一切教学活动,所有在场教师参加救援和疏导。上课的由各任课教师带领学生按制定路线到指定地点集中,班主任立即到班,老师在确认没有学生时最后一个撤离。

3)任课教师、班主任应按照平时疏散演练逃生的路线有组织、迅速地疏散学生,地震、火灾等其他灾害发生时如安全通道被破坏无法安全撤离时要稳定学生情绪,并引导学生转移到相对安全区等待救援。

4)紧急撤离时,学生应停止一切活动,不得携带书包,迅速离开现场,听从老师指挥,互相照顾,帮助弱小、有病同学撤离。

5)门卫听到信号后打开所有大门,工作人员立即检查应急通道是否打开畅通。

6)工作时间发生火灾时,发现者除拨打119110报警外,迅速报告学校领导,校领导应立即指挥工作人员关闭电源;夜间发生火灾时,发现者要大声呼救,立即打119110报警电话,并报告学校领导。

7)发生漏水现象危及学生安全的应立即切断电源(消防用水除外)。

8)在报警的同时校领导应立即到一线进行指挥,校园应急领导小组迅速作出反应,指挥各小组迅速到达指定位置。

①教育宣传组:将相关情况通知各有关部门,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汇报,联系“110”或“119”等相关部门到场救助,联系医疗部门实施医疗救护。

②事故处理组:引导学生安全撤离到安全的疏散集中地,并要安慰管理好学生,不使学生走失、走散。将受伤师生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或就地对伤员展开实施救护,并就地取材开展营救尚未脱险师生。

③后勤保障组:保障人、财、物及时到位,尽最大可能保证师生生命安全,使损失减少到最小。

9)除不可抗力的地震等自然灾害外,人为引起的灾害应急应保护好现场,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进行事故现场分析,查明原因。九、责任追究根据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要求,学校校长是本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师生安全、校园稳定工作负总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所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要进行严肃查处。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校安全事故者,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有关责任人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学校卫生防疫应急预案

一、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我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相关部门的指导文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校建立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办公室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具体工作,各年级组长及班主任老师协助配合。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三、责任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4、严格病例登记,校办公室要建立日志,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必须立即登记(项目包括:病人的发病日期。所在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症状、是否就诊及医院、排查结果、采取措施、登记人等),并及时向区疾控中心及学校主管部门报告;

5、接受卫生部门对学校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

四、学校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疫情责任报告人报告,联系隔离护送员对学生测量体温,若有发热症状,陪同学生前往隔离室隔离。有关责任人和学校负责人必须30分钟内赶到现场,并组织开展救治、处置工作。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当在30分钟内将相关信息以电话方式向疾控中心和区教育主管部门报告,2小时内上传书面报告。

五、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学生在校期间,发现学生有传染病症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第一时间报出相关信息,按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规定及时上报。

  严格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预防隔离室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疾病的发生。若发生传染病疫情,校方应在疾病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认真落实相应的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